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中心 > 科教动态 >

NSFC机械工程学科2016年度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综述

2017-02-28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 | 浏览量:

        2016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以下简称“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二处(以下简称“科学处”)深入贯彻落实“科技三会”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突出“聚力前瞻部署、聚力科学突破、聚力精准管理”的战略导向,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推进原始创新以蓄积长远发展原动力,在加强原理探索、支持优秀人才、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科发展等方面积极谋篇布局、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各类项目资助任务和相关工作。现就科学处2016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与资助情况、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典型资助成果总结如下。

 

1

2016年度科学基金评审与资助

1.1 申请与受理

        2016年,截至12月31日,科学处共接收各类项目申请5623项,申请量继续保持稳中略升的态势。其中,面上项目252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7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27项(以下简称“三类项目”)。与2015年度相比,面上项目申请量减少5.18%,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分别增长5.87%和10.10%。三类项目中,机械学申请2769项、制造科学申请2157项,分别占56.21%和43.79%,各代码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申请量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和2015年度相比,2016年度各领域申请数量变化不大,机械动力学(E0503,794项)、零件成形制造(E0508,671项)、零件加工制造(E0509,590项)仍然是申请的热门领域,而机械仿生学(E0507,198项)申请的项目数量相对较少;机械结构强度学(E0504,257项)申请数量增幅最大,达到15.25%;制造系统与自动化(E0510,353项)申请数量降幅最大,为11.08%。三类项目申请数量前10名的依托单位申请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2015—2016年各代码三类项目申请情况

 

图2 2016年度三类项目申请数量前10名的依托单位申请情况

 

        经初审,三类项目中不予受理项目111项。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有:报告正文年度研究计划或基本信息表研究日期有误(50.45%);无高级职称且无博士学位的申请人未提供专家推荐信或推荐信不符合要求(6.31%);合作研究单位数量或相关信息不符合项目指南要求(4.50%);在职博士研究生未提供导师同意函(6.31%);申请书缺页或缺项、缺少项目组成员简历(4.50%)等。

 

1.2 评审与资助

        科学处对三类项目共4815项按不同领域分成444个组进行打包评审。每个面上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各指派5位同行评议专家进行评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指派3位同行评议专家进行评审,共指派评议20 003份,评议回收率100%。

        经过规定程序评审,2016年度共资助各类项目1250项,资助直接费用70 614.73万元(以下均指直接费用)。其中,面上项目540项,资助经费33 486万元,资助率21.38%,平均资助强度62.01万元/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99项,资助经费9986万元,资助率24.07%,平均资助强度20.01万元;地区科学基金项目58项,资助经费2342万元,资助率17.74%,平均资助强度40.38万元/项。2016年度各类主要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见表1。

表1 2016年度机械工程学科各类主要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

“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及“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评审与资助情况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2

相关管理工作

2.1 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审核

        2016年度,科学处共接收2011—2014年批准的各类项目的进展报告2849份;接收2011—2015年批准的各类项目的结题报告1058份。科学处对相关报告进行了审核,详情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2.2 在研和结题项目的管理

·   2016年1月4—6日,“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15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   2016年2月29日,“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2015年度资助重点支持项目启动会在西安召开。

·   2016年8月10—12日,由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联合承办,美国吴贤铭基金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在沈阳举行。大会评选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结题项目和10篇优秀会议论文,多篇会议论文被推荐到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优秀结题项目名单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

·   2016年11月11日,由厦门大学承办,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协办的NSFC机械工程学科2016年度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交流研讨会在厦门召开。

 

2.3 精心组织学术会议,研讨学科发展方向

· 促进交流合作,研讨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016年1月16—17日,由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高层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 关注基础问题,促进切削加工共性数据共建共享  2016年2月14—15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协办的切削加工数据库共性基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集中优势力量,助推复杂零件/构件设计制造创新  2016年3月25—27日,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承办的复杂零件/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基础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着眼创新设计,探讨机构学和机器人发展新趋势  2016年8月3—5日,由燕山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机构学发展中青年学者论坛和空间机构学与并联机器人学术研讨会在秦皇岛举行。

· 探索仪器创新,凝练机械传感测试前沿交叉方向  2016年10月21—22日,由中北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四届现代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基础中青年学者高层论坛在太原召开。

 

2.4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优秀团队

        2016年度,华中科技大学彭芳瑜、西北工业大学詹梅、清华大学王建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魏振忠和西安交通大学刘红忠获得机械工程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五位青年学者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潜心开展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研究,已分别成长为数控技术与装备、塑性成形、智能车辆、测试技术、微纳制造等领域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曾获得多项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教授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院士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6年度,湖南大学韩旭教授团队申请的“汽车碰撞安全性分析与优化设计”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该团队多年来针对汽车碰撞安全分析与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在薄板接触碰撞仿真理论、人体损伤生物力学与损伤机理、高效结构优化等方面获得一系列创新性理论成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项目将围绕下一代汽车安全设计中的轻量化新构型的耐撞性、材料与结构一体化、汽车结构时变可靠性分析与优化等关键理论和方法,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教授团队申报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精密制造理论与技术基础研究”获得第二个3年的延续资助。截至2016年,科学处共资助了10个创新研究群体。

 

3

典型资助成果

3.1 交叉创新,提升国际学术影响

        科学处鼓励机械工程与仿生学、材料科学、微纳科学等学科的交叉与基础研究,相关研究机构在仿生表面研究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出现了机械工程学科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影。2016年4月7日,Nature在线发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华伟教授、张德远教授和江雷研究员等的合作研究成果“Continuous directional water transport on the peristome surface of Nepenthes alata”。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表面结构无动力液膜搬运现象的原理,为机械表面/界面仿生设计与生物制造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3.2 持续资助,孕育丰硕科研成果

        我国学者在超快激光微纳制造、强韧与润滑一体碳基薄膜、灵巧假肢及其神经信息通道重建、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度机械工程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这些成果和团队都获得了学科长期和重点资助。如第一获奖人北京理工大学姜澜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立平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朱向阳教授、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杨合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新云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迎光教授、武汉大学刘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汤勇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教授等,都是机械工程领域的“杰青”获得者、重点项目负责人/参与者或“优青”等。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科学处将继续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兴趣,重点关注中青年人才培养,鼓励探索创新;注重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孕育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和“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以及“高性能构件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重大项目的评审工作;做好“纳米制造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题评估工作;在一些前沿交叉和颠覆性技术方向,如新能源装备、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等领域召开多学科研讨与交流会议;优化在研和结题项目管理流程,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潜力,促进新原理、新方法的快速涌现。


    X关闭
    X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