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教商情 > 论文精选 >

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8-07-23 | 编辑:中机教育网 | 来源:机械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 | 浏览量:

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叶仁虎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223)
 
摘  要:针对当前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现状,分析了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实施的必要性,研究并给出了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三种主要模式,分析了合作过程中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商业行为,要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运作。要想保证良好健康的合作下去,应该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要制定相应的合作规则,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最近几年,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国内一些学校和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2-3]

1  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实施的必要性

1.1  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

伴随着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机器换人”战略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中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所拥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不再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为8.5万台,同比增长28.7%。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装机总量将达到100万台。当这一庞大数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后,根据专业人士的推算,与之相关的生产、销售、应用、维修、保养等从业人员将达到20万人。按照机器人装机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则相关的应用人才每年需要增加4万人以上。也就意味着,每年需要有4万名以上的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1.2  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4]。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该企业是否能够向市场提供优于其他企业的产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它可以包括企业文化,品牌认知度,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形象等几个方面。对于工业机器人相关的必修课程,例如工业机器人基础、工业机器人编程、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修等,都是建立在某个品牌的机器人基础上进行具体讲解的。因此,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很好的对该品牌进行宣传,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当某个企业或者单位需要购买设备时,毕业生如果学习过该品牌的设备,则在购买时会作为首选。
二是可以为企业提供后备人才。现在的供需市场出现的情况是,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毕业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如果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企业可以从这些毕业生中很容易的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人员,不需要额外的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培训,节约了时间和培训成本。如果深度合作,甚至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订单式的培养毕业生,使其能够毕业后就为企业服务。
三是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合作组建的实训室或者企业的工厂进行实际的操作,摆脱纯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能力增强了,就业时更加有竞争力,同时合作的企业也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以提高,并可以提供学校的知名度。

2  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

2.1  定向培养模式

定向培养作为企业人才储备的一种重要模式[5]。企业和学校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学校负责招生,企业根据自己的用人需求,以及急需岗位的职责与知识技能等,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教学。其中实训环节可以在学校完成,也可以在企业完成。如果是在学校完成,则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购买相应的设备以及实训场地的建设等。如果是在企业进行,则需要安排好其他课程与实训环节之间的关系,不要出现课程冲突的现象。这种模式学生没有太大的就业压力,只需要按照培养计划完成相应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即可,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符合标准的毕业生,企业才能接收。

2.2  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作为目前职业院校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合作方式。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顶岗实习是在学校将相关的理论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最后一年或者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及相应的岗位要求来决定实习时间的长短。在学校老师和企业老师的共同指导下,首先完成实操培训,直至达到岗位的实操标准和要求,才能顶岗实习。

2.3  见习模式

见习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实习单位进行参观实习[6]。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实习任务不一样。例如在大一进校的时候,学生对专业不熟悉,此时去企业见习时,主要是让学生对专业有初步的了解,进而明白专业的学习内容,以及今后的学习重点。到了后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明白了专业学习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以及工作性质,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现场学习相关的加工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工作原理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薄弱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随着学习的深入,每学期见习的时间应该越来越长,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有针对性,更加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

3  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问题及对策

(1)师资问题。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般对某些专业技术方面比较专注和精通,但是可能由于教学经验的原因,上课效果不太好。如果是学校的教师上课,则在具体的实践方面可能经验不足。因此可以采取的方法是由企业的工作人员讲授实际操作部分,完成实践环节;由学校的教师完成理论部分的讲解。与此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相关的技术,最终能够独立的完成教学任务。
(2)教材问题。由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特殊性,讲授实践课程的时候,是需要针对某一具体的品牌进行讲解,因此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可以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一起合作,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实训操作的具体设备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合适的教材。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校企合作之前,学校会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对具体的企业而言,可能有的不太适合。因此,可以采取由校内的专家和企业的专家一起共同商讨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岗位要求,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此外,还有诸如学生在企业的生活和安全问题等,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去进行实践,一方面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相关专业当前的技术信息及发展趋势,以便及时主动的调整相应的培养计划,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更加能够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

4  结束语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赢的局面。企业可以更好的对企业的品牌形象及产品进行宣传,同时可以节约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本,获得更大的收益。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可以零距离的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能够做到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更加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学校可以节约设备资源,同时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也有所提高,有利于提升公众对学校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09(4):5~11.
[2]     王骏明.工业机器人专业校企深层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5(20):153~154.
[3]    刘勇求.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6(5):112~113.
[4]    安瑞朝.浅谈校企合作对企业的积极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40.
[5]    李中林,马爱军,黄永新.襄阳技师学院实施校企合作推进《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培训,2015(8).
[6]    陈萦.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6):42~48.

    X关闭
    X关闭